民惟邦本,usb本固邦寧。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,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。要堅持建機制、補短板、兜底線,保障群眾基本生活,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。
  ——《政府工作搜尋行銷報告》
  註室內設計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”出自《尚書》中的《五子之歌》,意思是說,百姓是國家的根本,只有根本穩固,國家才能安寧。
  住房
  10年當鋪來首次未強調房產調控
  報告內容
  今年新開工保障餐飲連鎖總部設備房700萬套以上,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。
  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。
  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運行。
  年內基本建成保障房480萬套。
  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,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,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。
  報告解讀
  今年或不出房產調控政策
 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10年來首次沒有強調“房地產調控”。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,今年兩會之後不會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。他說原因有三個:一是三中全會已經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未來不可能像以前動輒揮舞調控大棒。二是雖然去年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大,但近幾個月房價環比漲幅持續收窄,樓市上漲勢頭趨緩,只要保持當前政策,今年市場將趨於降溫,沒有必要再出台“國N條”。其三,當前商業銀行對於房地產貸款態度偏冷,已成為抑制房價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即便是政府報告中提及房地產,但筆墨重點不會放在調控與房價上面了。
  共有產權房也是保障房
  我省住建廳有關人員介紹,共有產權住房其實也是保障房的一種,主要是將原來的廉租房和公租房並軌運行,統稱為保障性租賃住房。我省於去年已經開始了這項工作,保障對象主要是城鎮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新就業職工、外來務工人員中的住房困難者。
  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實施力度,計劃實施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45.51萬套(戶),其中新開工43.01萬套,新增發放租賃補貼2.5萬戶;基本建成31萬套,比去年增加7萬套,居全國第一。
  按照安排,今年在保障性住房方面,我省還將探索保障房建設多種融資渠道,如推動民間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運行,積極探索民間資本回購、回租商品房用於補充保障房等。本報記者李治燕
  上學
  貧困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人數再增10%以上
  報告內容
  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%以上,使更多的農家子弟有升學機會。
  積極穩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。
  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高校辦學自主權,鼓勵發展民辦教育。
  報告解讀
  讓“寒門”不“難出貴子”
  在財政部所做的《關於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》中,去年教育支出3883.91億元,完成預算的94%,增長2.7%。在財政部所做的《關於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》,2014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要達4133.55億元,增長9.1%。
  全國政協委員王康說,這兩年社會上有一種說法,叫“寒門難出貴子”,針對的就是名牌高校里來自農村的生源減少的現象。教育公平的背後,關聯的是機會公平、社會公平;努力實現教育均衡化,是每一級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。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,還設定了一個10%的硬杠杠,體現了努力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決心。
  政府要放權給學校
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,國家2012年推出定向扶貧招生計劃,面向貧困地區招生1萬餘人,去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3萬人。這些舉措在現有高考制度框架下補償了貧困地區的高考公平,使農村學生上大學的比例在進一步提高。不過,一本錄取率畢竟有限,因此在後續改革中如果實現各類教育、各個大學都能平等競爭,使得各個層次的學校都有出路,就能使學生有更多選擇,獲得更多發展機會。
  他認為,報告未提建設一流大學、提高教育質量等內容,是一種進步,體現了管辦分離——因為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提供公共教育保障,至於學校如何辦出特色、提高水平,是學校的辦學自主權,政府部門要做的是放權給學校。
  本報記者劉苗
  看病
  用中國式辦法解決世界難題
  報告內容
  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320元。
  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個縣,覆蓋農村5億人口。
  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補助標準增加到35元。
  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,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這個世界性難題。
  報告解讀
  “中國式辦法”為百姓減負
  什麼是“中國式辦法”?該如何理解?昨日,記者採訪西安市醫改辦相關負責人張軍勝。
  “中國式辦法,我理解就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辦法。”張軍勝說,我國醫改工作已進入第三輪,其特點是低水平、廣覆蓋,想要在短期內一下子提高全民醫療保障水平不可能,但今後,隨著國家財力不斷增長,居民醫改保障水平會逐步提高。具體做法是加大醫療服務供給量、提高醫療服務保障水平,醫保的投保額也不斷提高。比如,現在醫療保障可報銷75%合規費用,今後可能達到80%、90%。總之,醫療改革的目標就是通過系列符合國情的辦法,減少群眾就醫負擔。
  本報記者付亞娟
  吃飯
  用“三個最嚴”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
  報告內容
  建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機制、社會共治制度和可追溯體系,健全從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層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。
  嚴守法規和標準,用最嚴格的監管、最嚴厲的處罰、最嚴肅的問責,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,切實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  報告解讀
  “下一步將重典治亂”
  全國人大代表郭乃碩說,食品安全問題是老話題,但“舌尖上的安全”是新表述,很質朴、很接地氣。“三個最嚴”預示著下一步將重典治亂,如何落實值得期待。建議將食品安全列入政府官員政績考核,實行更為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,真正建立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“無縫監管”機制。
 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認為,把個人風格帶進政府工作報告是李克強的特點,“‘舌尖上的安全’就是典型的‘李式風格’。如今‘舌尖上的XX’,已經成了一個慣用語。把喜聞樂見的口語放入工作報告,拉近政府和公眾的距離,這也是政府作風的改變。”
  賺錢
  事業單位逐步推行績效工資
  報告內容
  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,推進工資集體協商。
  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,在事業單位逐步推行績效工資。
  健全醫務人員等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。
  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,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。使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,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感受到得實惠。
  報告解讀
  西安事業單位已推行績效工資
  西安市2009年已經在事業單位中推行了績效工資。不過,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不是統一規定,隨行業不同有所區別。
  省人社廳有關人員介紹,我省今年將做好改革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工作。重點研究解決收入在社會平均水平線下群體的民生問題,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,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,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,推動工資指導線制度實施。
  本報記者周艷濤
  社保
  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
  報告內容
  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。
 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。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。
  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。鼓勵發展企業年金、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。
  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水平掛鉤聯動機制。
  報告解讀
  今年或有解決“雙軌制”方案
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說,報告提到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,目標就是破除目前存在的“雙軌制”。“阻力肯定有,因為誰都不願意割自己身上的肉,但是改革必須進行”。他預計今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方案能夠出台,同時與之相關的工資制度改革等等也要加以配套,包括職業年金的建立,才能消除改革的陣痛,才能讓改革平穩地向前推進。
 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,中國的富人在全世界“興風作浪”,又買奢侈品又到發達國家炒房買房,收入分配到了必須要改革的時候。
  救助標準與物價聯動 百姓更受益
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、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說,報告提出的“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水平掛鉤聯動機制”是一個進步,以往的調整都是通過政府發文實現,各級政府往往是根據當年的財力對救助標準進行適度提高,但是近幾年物價上漲過快,如果標準調整跑不過CPI,就難以切實提高被救助人群的生活水平。因此建立與物價水平的聯動機制,能使決策更科學,使被救助人群受益。
  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說,救助與物價掛鉤,突出體現政府民生方面的“底線思維”,著眼於“雪中送炭”而不是“錦上添花”,社會救助是民生短板,需要從機制上逐漸完善。本報記者劉苗
  文化
  全民閱讀首進報告
  報告內容
  加強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。
  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。
  倡導全民閱讀。
  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重視保護文物。
  發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產業。
  報告解讀
  先把做人的素質培養起來
  這是全民閱讀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。
 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,現在中國人存在浮躁心理,沉不下來,不看書,或者看個標題就拉倒,都看娛樂性、調侃性的東西。真正能沉下來看看書,陶冶情操,提高素養的人比較少。這是社會氛圍的問題。
  “我們首先要把做人的基本素質培養起來,這是最關鍵的。如果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話,素質是很難得到整體上的提高的。如果把拿什麼名牌、開什麼車這種東西看得過重,會影響民族志氣,影響民族的發展。”汪玉凱說。
  工作
  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
  報告內容
  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.6%以內。
  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27萬人,要開發更多就業崗位。
  加大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力度,確保“零就業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,做好淘汰落後產能職工安置和再就業工作。
  報告解讀
  上調就業目標顯示信心
  報告提出,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。與去年的目標相比,這個數字凈增了100萬人。而“就業”一詞在報告中出現了29次。
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認為,就業是民生之本,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上調就業目標,這很不容易。
  據人社部統計,我國每年初次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大約有1500萬人左右,加上登記失業等人員,每年需要就業的大約有2500萬人。“調高就業目標也顯示出政府對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充滿信心。”莫榮指出,不斷做大的經濟體量是就業能夠保持增長的重要條件。
 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綜合新華社等   (原標題:改革 向硬骨頭宣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h33jhnd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